中國锂電池出口金額重回增長态勢。
據海關總署近日披露的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國锂離子電池出口總額達341.02億美元(約合2450億元人民币),同比增長25.14%,創曆史同期新高。
锂離子電池涵蓋動力電池、儲能電池和消費類電池等不同産品類型。上述統計并未披露中國锂離子電池出口的分類信息。
上年同期,中國锂電池出口額曾出現同比下滑,約為272.5億美元,較前一年同期減少14.95%。2024年全年,中國锂電池出口額為611.28億美元,同比下降5.97%,這是自2015年以來國内锂電池出口額首次出現下滑。
彼時,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原秘書長劉彥龍向界面新聞表示,國内锂電池出口總額同比下降,主要是由于原材料價格波動較大,導緻锂電池出口價格與同期相比大幅降低。
今年以來,锂電池原材料價格仍未見明顯好轉。以锂電産業鍊價格的風向标碳酸锂為例,上海鋼聯數據顯示,上半年,電池級碳酸锂價格從每噸7.5萬元左右持續下探至6萬元關口附近。
在此背景下,中國锂電池出口總額卻實現了正向增長,與出口量的提升有關。
就數量而言,2025年上半年國内锂離子電池出口數量為21.56億個,同比增加17.52%。從重量角度看,上半年國内出口锂離子電池總重量達208.72萬噸,同比增長了72.62%。
按照出口來源地劃分,上半年國内锂電池出口額排名前五的省份,分别為福建、廣東、江蘇、上海、安徽和浙江,出口額占到全國出口總額的八成以上。
今年1-6月,中國锂離子電池前五大出口目的地分别為德國、美國、越南、荷蘭和韓國,排名較上年同期出現了較多變化。
與去年同期相比,越南的排名提升了一位,韓國則下跌了兩位,荷蘭由第六名升至第三名。而上年同期排在第五的日本今年上半年跌出了前五。
不過,最大的變化無疑是,德國取代了美國的“中國锂電池出口第一大目的國”的位置。在此之前,美國已連續五年位居中國锂離子電池出口的第一大目的國。
今年以來,美國頻頒布的相關法案、關稅政策,導緻中國锂離子電池進入美國市場面臨較大阻礙。
從單月看,中國出口美國的锂電池總額僅在今年1月登上首位,自2月開始,德國便成為了中國锂電池出口最大市場,并連續在該位置穩坐了5個月,美國位列第二。
其中,由于美國對華锂電池産品征收的高額關稅,中國對美國锂電池出口額在5月大幅下降至6.46億美元,同比下降22.7%,環比下降43%。
今年4月2日,美國宣布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征所謂對等關稅,4月9日正式生效。此後數日,美國多次上調對華加征關稅,稅率在當月最高達到145%。
不過,在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發布後,雙方大幅下降關稅,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24%的關稅将暫停加征90天,中國也采取了對應的舉措。中國锂電池出口美國得以重啟。6月,中國對美國锂電池出口額增至10.86億美元,環比增長68.1%。
7月初,美國又通過一項“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不僅使得美國本土新能源補貼措施整體退坡;還升級了美《通脹削減法案》原有的受關注外國實體規則,大多數中國锂電企業都被納入了限制範圍。中國锂電企業及産品進入美國市場的難度将進一步加大。
今年1-6月,中國向美國出口锂電池59.98億美元,占國内锂電池出口總額的比例下滑至17.59%,同比下滑約八個百分點,但該出口額較上年同期仍小幅提高了2.62個百分點。
鑫椤資訊高級研究員張金惠向界面新聞表示,中國出口美國的锂電池以儲能電池為主。
在他看來,上半年中國對美锂電池出口額的小幅提升,一方面受到“90天關稅窗口期”帶來的搶裝影響;另一方面,特朗普上任以來,美國市場對于新能源補貼退坡便已有預期,導緻了部分需求前置。
今年上半年,中國锂電池對其他國家的出口額大多呈現增長态勢。
在中國锂電池出口額前15大目的地中,僅對韓國和日本的出口額出現了同比下滑,其餘均有所提升。其中,對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亞、匈牙利、智利等國的出口額同比增長率均達到了三位數。
張金惠指出,目前,大部分國家對于锂電池的需求增量來自儲能。
在全球能源轉型加速以及各國電力系統建設需求的帶動下,今年上半年,海外儲能需求保持高速增長。今年以來,已有包括甯德時代(300750.SZ)、比亞迪(002594.SZ)、瑞浦蘭鈞(00666.HK)在内的多家中國電池企業官宣獲得海外大單。
據中信建投預計,2025年,全球儲能新增裝機将同比增長42.2%,達到266 GWh。中、美、歐、海外其他地區分别約為120 GWh、40 GWh、35 GWh、71 GWh。其中,亞非拉地區增速最快。
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産業創新聯盟最新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内其他電池累計出口量同比增長174.6%,達45.6 GWh,占總出口量35.9%,較上年同期提高了超17個百分點。其他電池主要指儲能電池,包括少量小動力用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