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财經
觀察
參考
ESG
公告
市場
研究
IPO
公司
周報
動态
推薦
生态财經:中國汽車“出海”不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

近年來,我國汽車産業加速“出海”。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最新數據,今年上半年,我國汽車出口308.3萬輛,同比增長10.4%,汽車産業活力持續釋放。

文章内1


圖/新華社

對于中國車企而言,“出海”有着至關重要的戰略意義。當前,國内汽車市場容量逐漸飽和,海外市場為車企開辟了全新的增長空間與發展機遇,助力企業實現規模擴張,推動銷量與營收的持續增長。


“出海”不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我國汽車産業正從“産品輸出”向“價值創造”轉型。筆者認為,中國汽車産業唯有以“種田者”的耐心深耕本地生态土壤,以“織網者”的智慧聯結全球資源要素,方能在全球汽車競争中占據主導地位。


一是從“整車出口”轉向“屬地化紮根”。在外部環境日趨複雜的當下,傳統的“整車出口”模式易遭遇瓶頸,這迫使中國車企尋求更深層次的生存策略——供應鍊的本土化重構刻不容緩。


真正的全球化運營必須完成研發、采購、生産、營銷的深度本土化閉環,這需要長周期投入。已經有車企積極行動,例如,長安汽車在泰國落地生根,組建超千人的本土化團隊。根據當地市場需求、法規标準、基礎設施條件等,公司量身定制或改造産品功能、服務模式。


二是從“單打獨鬥”走向“生态共建”。中國汽車出口的未來,在于能否構建一個覆蓋上下遊、輻射多領域的全球化服務生态,實現從“賣産品”到“賦能産業”的價值升維。這要求各方整合整車制造、核心三電、基礎設施、技術标準等全方位要素,形成強大的系統性輸出能力。同時,中國車企也可與當地産業鍊夥伴結成深度聯盟,輸出數字化解決方案、開放技術平台等,在全球汽車價值鍊重構中扮演“賦能者”的角色。


此外,中國車企在海外需形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行業自覺,建立有效協同機制,在合規标準、數據安全、專利保護等關鍵領域形成共識。


三是從“銷售終端”拓展至“全生命周期運營”。新能源汽車的崛起,徹底改變了汽車産業的盈利模式和價值鍊條,後市場服務正逐漸成為行業競争的關鍵戰場。


挖掘後市場這片“藍海”的價值,将成為中國汽車在海外市場建立口碑、實現可持續盈利的重要途徑。這要求車企摒棄短期銷售思維,将服務貫穿于用戶購車、用車、充電、維保、二手車流通乃至最終回收的每一個環節。


從供應鍊屬地化紮根,到全産業鍊協同賦能,再到全生命周期運營,中國汽車産業唯有具備“種田者”和“織網者”思維,才能揚帆全球市場。





關于我們 >
時間在變,空間随着時間也在變,不變的唯有真知灼見。

Copyright © 2025 zhenzhu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真灼财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