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副主席潘鐵珊先生表示,中廣核電力(01816.HK)截至2025年6月底止的中期業績顯示,集團在核電運營與市場化電價雙重提振下,營業收入按年增長12.4%至455.3億元人民币,歸母淨利潤則上升15.7%至97.8億元,增速創下自2021年以來的新高,顯示核電資産在「雙碳」賽道中的現金流韌性已被資本市場重新定價。期内集團平均上網電價同比提升3.6%至每兆瓦時0.398元,除了廣東、福建等省區市場化交易電量占比提高至68%外,台山核電站因大修周期縮短、可用率回升至93.4%,帶動集團整體利用小時數增加212小時至3,847小時,有效對沖了沿海地區今夏來水偏豐對火電、核電的擠出效應。
更值得留意的是,集團财務杠杆持續下降,半年末資産負債率較年初再降1.3個百分點至61.8%,主因是經營現金流淨額按年增18.5%至212億元,足以覆蓋期内95億元資本開支及45億元股息支出,自由現金流連續第三年為正,為後續核燃料成本上行預留緩沖。管理層在業績說明會上重申2025至2027年間将有防城港4号、惠州3号及陸豐5号合計3.2吉瓦新機組投産,較目前控股裝機18.4吉瓦擴容17%,而項目内部回報率均不低于9%,高于現有存量機組平均7.8%的水平,可望進一步優化發電邊際成本。
此外,集團旗下首個核能供汽示範工程——甯德核電蒸汽供應項目已于7月簽署30年長約,年供汽量達180萬噸,預期可貢獻穩定現金流約2.5億元,開啟核電從「單一發電」向「綜合清潔能源供應」轉型的增長窗口。市場普遍預測,在紅沿河、防城港等機組獲準延壽至60年以及沿海電力需求年均增長5%的背景下,集團2025至2027年間每股盈利複合增速将維持在10%以上,配合50%以上的高派息比率,使中廣核電力在港股市場上兼具「類債」防守與「低碳成長」的雙重屬性,成為資金避險與收益增強的重要配置标的。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副主席潘鐵珊先生認為,可考慮于HK$2.85買入,上望HK$3.20,跌穿HK$2.70止蝕。
潘鐵珊
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副主席
(本人沒有持有相關股份,本人客戶持有相關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