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财經
觀察
參考
ESG
公告
市場
研究
IPO
公司
周報
動态
推薦
2025年上半年,全球經濟依然充滿不确定性,地緣政治沖突、貿易關系動蕩、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等因素持續影響各國經濟發展。在此背景下,中國建築國際集團有限公司(03311.HK)依然展現出強大的韌性與戰略執行力,實現了業務的穩健增長與結構優化。

2025年上半年,全球經濟依然充滿不确定性,地緣政治沖突、貿易關系動蕩、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等因素持續影響各國經濟發展。在此背景下,中國建築國際集團有限公司03311.HK)依然展現出強大的韌性與戰略執行力,實現了業務的穩健增長與結構優化。

 

根據其中期報告顯示,中建國際上半年實現新簽合約額人民币925.51億元,收入人民币566.43億元,同比增長0.1%;股東應占溢利上升5.1%至人民币52.59億元,每股基本盈利人民币1.01元。利潤增速高于收入增速,這通常意味着盈利質量的提升。此外,董事局宣布派發中期股息每股港币34仙,派息比率約為31.1%。

 

科技帶動類業務收入大幅增長73.4%,達到205.4億元。這主要得益于模塊化集成建築(MiC) 等先進建造技術的市場滲透率提升。相比之下,投資帶動類業務收入同比下滑21.5%至207.9億元。這反映了公司主動優化投資節奏、精選優質項目以提升資金使用效率的戰略意圖。

 

上半年,公司在不同區域的盈利表現呈現分化的特征。例如内地市場毛利率為22.8%,同比提升2.5個百分點。這得益于公司深耕高能級區域(如首次在東莞、濟南落地定購模式)和嚴格的成本管控。香港市場毛利率為5.2%,同比下降1.9個百分點。主要是受當地樓市低迷、開發商放緩私人工程進度的影響。

 

公司上半年經營性現金流淨額為1.23億元,同比改善1.21億元,并已連續第四年保持正值。尤為亮眼的是,内地業務的收現比(現金流與收入之比)接近100%,這表明其内地項目的回款能力非常出色,資金周轉高效。

 

截至2025年6月30日,集團在手現金達331.97億元,占總資産的12.0%;淨借貸比率降至65.2%,較2024年底下降8.4個百分點,顯示财務結構持續優化。未動用銀行授信額度高達1260.72億元,為其未來擴張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保障。

 

此外,于2025年3月,公司成功引入中國東方資産作為戰略投資者,獲得近30億港元注資。這不僅優化了資本結構(負債率預計下降至68.6%),未來雙方還有可能在不良資産處置與新基建投資結合等領域探索協同效應。

 

 

1 科技向善,MiC技術引領建築行業變革

 

在中國香港與澳門,中建國際作為當地最大的總承建商之一,龍頭地位于2025年上半年得到鞏固。其中香港市場營業額大幅增長39.6%至232.37億元。澳門市場雖因缺乏大型項目導緻營業額下跌61.8%,但分部利潤跌幅收僅為24.0%,顯示其運營類項目的盈利韌性。

 

在内地,中建國際通過優化管理模式、推動區域深耕,實現了業務結構的持續優化。盡管營業額小幅下降8.8%,但分部業績反而增長4.3%至60.53億元,顯示其項目質量和盈利能力的提升。

 

作為公司最重要的科技創新,MiC模式(模塊化集成建築技術)在内地部分核心一二線城市的舊城改造中得到了充分的應用,極大地提升了原本耗資耗時的舊改項目的效率。例如北京二環内的桦皮廠胡同8号樓危舊房改造項目,這個項目是北京市首批“原拆原建”試點之一,為高密度老城區的更新提供了一個非常棒的樣闆。

 

在該項目中,中建國際旗下中建海龍科技公司将MiC技術運用其中,與傳統建造模式的舊改項目相比,工期縮短了80%,用人節省60%,建築垃圾減少75%,用料浪費也減少25%。此外施工噪音、粉塵、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都降到了最低。

 

下表彙總了中建國際MiC技術在該項目中的應用概況和主要成果:

image 

 

桦皮廠胡同8号樓是一座建于上世紀70年代的5層住宅樓,被鑒定為D級危房。項目位于北京二環核心區,周邊環境複雜,空間受限、環保要求高、傳統施工幹擾大。

 

中建國際的項目團隊将整棟建築拆解為55個高度集成的混凝土模塊單元。這些模塊單元在自動化智能工廠内完成主體結構、保溫系統、管線預埋及内部精裝修等90%以上的工序,然後運輸至現場。現場工作主要是将這些預制好的模塊單元進行吊裝、組合拼裝和可靠連接。這種工廠制造與現場裝配并行的模式,極大地縮短了建設周期。

 

項目深度融合了 BIM(建築信息模型)技術和集成數字交付(IDD)理念。從設計、生産、物流到施工和運維,實現了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管理,确保了毫米級精度和高效協同。

 

在結構安全上,項目創新融合了現澆結構與模塊牆膜技術,采用強化剪力牆體系及多重抗震設計。同時,積極響應适老化需求,配置了無障礙電梯、安全扶手等設施,并優化戶型擴大廚衛空間,應用降噪、防滲漏等技術提升居住品質。

 

image 

 

憑借MiC模式的充分應用,桦皮廠胡同8号舊改項目不僅具有很強的科技屬性,而且實現了居民利益的最大化,使得項目的商業效益與民生效益的高度一緻,突出了中建國際的“科技向善”的指導思想。

 

項目從拆除到居民回遷入住,僅用時約3個月,而傳統就該項目一般需要15個月或更久。居民能快速回遷,極大減少了在外周轉的時間和成本,幸福感顯著提升。此外該項目入選了住建部首批《"好房子"建設經驗做法》。居民回遷後,獲得了現代化、高品質的居所,包括優化後的戶型、完善的配套設施和節能設備。

 

桦皮廠項目成功驗證了MiC技術在高密度老城區危舊樓改造中的可行性和優越性。它為全國類似的城市更新項目提供了 “北京樣本” ,探索了一條政府部門、科技企業、居民群體多方共赢的路徑。

 

 

 

2 實業惠民,先進技術與模式創新實現社會效益

 

 

中建國際在惠民領域,特别是在保障性住房建設和城市更新方面,做了不少值得關注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實質性的成果。通過創新的商業模式、先進的建造技術以及履行社會責任來推動這些惠民工程。

 

下表總結了中建國際近年來在惠民領域所做的項目及其成果和特點:

image 

 

在推進保障性住房項目時,中建國際采用了多種創新的投融資和建設模式,旨在緩解政府資金壓力、提速項目建設、保障居民安置。

 

例如“定購回購”模式:這在廣州白雲龍歸陶瓷城安置房項目中得到了應用。政府通過“限地價、競回購價”的方式出讓土地,由中建國際投資建設,建成後政府再定向回購。這種模式減少了政府前期的資金投入,也鎖定了回購成本。

 

早期的項目中,也曾經才用過BT(建設-移交)模式,如2013年的溫州平陽安置房項目,中建國際采用了BT模式。即項目先由企業墊資建設,建成後由政府再回購。這同樣幫助地方政府解決了短期内的資金壓力。

 

此外,MiC技術在保障房建設中也得到了充分應用,顯著提升了建設速度和品質,同時也更加綠色環保。例如深圳龍華樟坑徑保障房項目,這是全國首個混凝土模塊化高層建築。采用MiC技術後,項目從開工到交付僅需1年時間,比傳統建造方式縮短了約2/3的工期。同時,在建造階段減少了約4190噸碳排放,節省了70%以上的現場用工量,減少了超過75%的建築廢棄物。

 

而廣州南沙大湧安置房項目,是全國首個獲得6%容積率激勵的模塊化建築項目。該項目應用MiC技術,将整體建設周期預計可縮短65%。項目還采用了高強混凝土和特殊工藝,在保障結構安全的前提下優化了室内空間。

 

除了主業領域通過科技以及模式創新達到惠民的社會效益之外,中建國際也積極參與一些社會公益行動,關懷弱勢群體。

 

在蘇州高新區的“夢想改造+”關愛計劃,中建國際城市建設公司連續多年支持該計劃,為困難家庭青少年改造和建設“夢想小屋”,改善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環境。此外在莆田市,中建國際曾聯合當地街道辦,在春節前向征遷項目中的80歲以上老人及困難戶送去米、油等生活必需品,表達關懷。

 

這些惠民項目充分體現了中建國際作為國企上市公司的擔當與社會責任感。

 

 

4 總結

 

2025年上半年,中建國際在複雜的經濟環境中依然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其财務穩健、現金流充裕,傳統建築工程業務保持領先優勢,并不斷優化結構,而幕牆業務國際化取得突破,正在構築新的增長曲線。這些積極的因素,正在構築中建國際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基礎。

 

中建國際正以“慎微笃行,精築緻遠”的态度,在變革中尋找機遇,在挑戰中穩健前行。展望未來,集團将繼續堅持“科技引領、綠色發展”戰略,深耕港澳市場,拓展内地優質項目,推動BIPV、MiC等綠色建築技術的廣泛應用,進一步提升ESG表現與資本市場認可度。

 

 

 




關于我們 >
時間在變,空間随着時間也在變,不變的唯有真知灼見。

Copyright © 2025 zhenzhu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真灼财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