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恒指恒生指數(800000.HK)企穩了27000上方,沒有見頂信号,相信動能會持續下去,電力設備、儲能行業等電力相關闆塊成為大市焦點之一。
大家有印象的話,其實锂電池不久前還經曆深度調整,但自4月港股反彈及甯德時代(03750.HK)上市後就一直節節上升。到底是港股反彈帶動的估值修複,還是行業基本面确實有所轉變?答案大概是兩者皆是。而且也不得不佩服甯德時代的上市時機。
首先,市場需求超預期增長。不論是動力電池市場、儲能市場、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均超預期增長。今年1-8月,全國動力和其他電池累計銷量達920.7GWh,累計同比增長58.2%。動力電池累計銷量爲675.5GWh,占總銷量的73.4%,累計同比增長49.7%。
而主要為儲能電池的其他電池,在1-8月,累計銷量為245.2GWh,占比26.6%,累計同比增長87.6%。這一數據顯示,儲能市場的增長速度超過動力電池,為锂電池行業的重要增長點。同時,全球能源結構轉型,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占比持續提升,對儲能的需求越來越強,相信儲能市場的爆發有一定持續性。
其次,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長強勁。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實現銷量693.7萬輛,同比增長40.3%。這一增長為動力電池需求提供了穩定的支撐。
除此之外,固态電池産業化進程加速,亦為锂電池行業帶來新的增長點。多家車企計劃于2027年左右實現全固态電池量産搭載,固态電池作爲下一代電池技術,其單位耗锂量顯著高于傳統液态電池,此特性将直接推動锂資源需求的結構性增長。
消息面上,根據央視财經報道,目前國内儲能電芯的需求非常強勁。頭部電池企業均表示工廠已處于滿産狀态,一些訂單已經排到明年年初,可見需求之多。
天能動力(00819.HK)早于2021年大規模進軍以锂電池為首的新能源電池行業,并圍繞锂電池、固态電池、氫燃料電池及鈉離子電池等多元技術路線圖。不過,時機恰好遇上行業低潮,重金投入超百億元,卻持續虧損,一直未能搶占市場地位,亦未能擠身主流锂電企業,而公司自身收入占比亦貢獻甚低,2024年上半年锂電池業務收入僅1.83億元人民币,占比不足0.4%。不過,2025年上半年,锂電池業務經營質效明顯改善,實現營業收入約人民币5.01億元,同比增長174.58%。這條「第二曲線」或許還有轉機,但不應期望過高,但至少可期望不會像以往般拖累業績。
雖然提到锂電池的話,天能動力并不入流,但其鉛蓄電池業務卻是相當穩固。至今鉛酸電池在電動二輪車及三輪車的電池的核心地位仍然未受沖擊,甚至二輪锂電池的市占率越來越低,從高峰期的10-15%水平下降至近兩年的5%以下。可見,天能動力作為鉛酸龍頭在仍然有其投資價值,在電動兩輪車市場持續擴張的背景下,鉛電憑借高安全性、成本優勢、寬溫域性能和易回收屬性,依然占據重要地位。
但這不代表天能動力不求在鉛電的突破。事實上,傳統鉛電也面臨數字化程度低、續航估算不準、健康狀态不透明等問題。而天能動力正大力推進鉛電全面智聯,提升用戶體驗、強化電池管理、實現綠色循環。這不僅是單純的技術升級,而是重構生态。天能動力正聯合雅迪、愛瑪、台鈴等頭部企業,共同研發鉛電智能管理系統,在延長電池壽命、提升安全性能與能效管理等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實現鉛電全生命周期管理。
另一個重點是,天能動力去年在越南設立的組裝工廠投産,公司已加速構建覆蓋東南亞、歐洲、非洲等地區的國際化業務網絡,于泰國、越南、土耳其等地配置了本地運營團隊,發展數十家授權經銷商。相信海外市場的營收成長能夠彌補國内市場接近飽和的局面。這明顯又一隻出海概念股,尤其是當海外市場的電動兩輪車滲透度偏低的情況下。根據數字,截至2024年,電動摩托車在東南亞市場的占比不到3%,其餘仍為燃油摩托車。可見,海外市場真的是一片藍海
總括而言,目前天能動力的鉛蓄電池業務帶來了穩定現金流,亦有出海擴張的概念。據聞最近鉛蓄電池也召開了反内卷的會議,也加了些反内卷概念。新能源電池業務如锂電池或許未成氣候,但2025年的中期報告表明堅信锂離子電池業務的長期價值,以戰略定力布局未來,明确成長目标,或許也可當成锂電池概念股期待一下。
當然亦可考慮锂電池闆塊其他個股,如甯德時代、天齊锂業(09696.HK)及贛鋒锂業(01772.HK)。上星期提到的風電股像金風科技(02208.HK)、龍源電力(00916.HK)等也值得留意。光伏概念股則可留意信義光能(00968.HK)、新特能源(01799.HK)、福萊特玻璃(06865.HK)等。
(撰文:香港理工大學會計學學士,證監會持牌人士 黎家聰(Andy Lai))(本人并沒持有以上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