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财經
觀察
參考
ESG
公告
市場
研究
IPO
公司
周報
動态
推薦
清華斯坦福學霸天團,從矽谷到港股:禾賽科技(02525.HK)的十年領軍之路

禾賽科技的創業曆程,是一部典型的高學曆技術團隊瞄準前沿賽道、憑借硬核技術實力和靈活戰略調整,最終成功上市并成為行業領軍者的故事。它起源于矽谷,成長于中國,并最終走向了全球舞台。

 

2014年,禾賽三位創始人帶着他們的使命,在上海正式創辦了禾賽科技,并感召了一大批行業頂尖極客與科學家一起踏上改變世界的征程。禾賽科技的成功,離不開其極為出色的“學霸”創始團隊,三人背景互補,分工明确。其中李一帆(CEO)清華大學本科、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槟分校(UIUC)博士,負責戰略、融資和市場。孫恺(首席科學家)系上海交通大學本科、斯坦福大學機械工程博士(輔修電子工程),是公司的技術奠基人,負責技術方案。出任公司CTO的向少卿也是清華大學本科畢業、斯坦福大學雙碩士(電子工程和機械工程),曾任職于蘋果公司,負責産品化與供應鍊。

 

三人在2013年于美國矽谷聖何塞相識,在一次聊天中萌生了創立一家“billion dollar company”的想法,并于2014年将總部遷回上海,開始了創業之旅。于是三人将聖何塞這個地名的中文諧音“禾賽”(Hesai)确立為公司的名稱。

 

禾賽很早就認識到芯片化是提升性能、降低成本、實現車規級可靠性的關鍵。通過自研芯片集成激光器通道,他們将激光雷達的元器件數量從1000個降至100個左右,單線成本降至1/10,顯著提升了産品競争力。此外,不同于許多選擇代工的模式,禾賽堅持自主生産,投資建成了“麥克斯韋”智造中心。這确保了他們對制造工藝、質量控制和快速疊代的完全把控,為大規模量産奠定了基礎。

 

2017年,公司向無人駕駛領域發布了360度機械式激光雷達,憑借着卓越的性能與質量優勢,産品發布伊始就受到了海内外無人駕駛公司的青睐,時至今日,禾賽在該領域的市占率超過了70%,賦能全球多個領先的無人駕駛項目。

 

2021年,面向量産乘用車市場,禾賽發布了AT産品系列,通過自研的芯片化架構和自動化生産體系,在業界首次将高線數激光雷達從一個昂貴的科研設備做成了人人可用的平民化産品,實現了科技平權。AT 系列産品的成功,把禾賽在高性能、低成本和車規級規模量産的能力提到了新的高度,也印證了禾賽自研芯片和自建工廠兩大核心戰略的正确性。

 

2023 年,公司正式在納斯達克上市,自此借力資本市場,謀求更大的發展空間。

 

禾賽最初憑借高性能機械式激光雷達(如Pandar40、Pandar64)在L4級自動駕駛市場(Robotaxi)打開了局面,赢得了衆多頂級自動駕駛公司的青睐。但他們敏銳地察覺到L4商業化進程可能慢于預期,而L2+/L3級ADAS市場即将爆發。于是,他們果斷地将重點轉向開發滿足車規要求、适合大規模前裝量産的ADAS産品(如AT128)。這次轉向讓他們成功抓住了乘用車智能駕駛普及的浪潮,并獲得了理想汽車等頭部車企的大額訂單,實現了交付量的指數級增長。

 

2024年,禾賽新一代ADAS産品ATX一經發布,迅速在一年内獲得了 12 家主機廠的幾十款車型定點,成為衆多主機廠量産車型的标配安全件,2025 年預計交付量将破百萬台。根據國際權威研究機構 Yole Group 發布的報告,禾賽在車載激光雷達市場蟬聯多項全球第一。

 

激光雷達行業技術密集、前期投入巨大,盈利曾是行業普遍難題。禾賽科技也曾經曆虧損階段。但通過交付量的規模化提升和持續的技術降本,禾賽在2024年首次實現了全年淨利潤轉正(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并在2025年上半年持續盈利,這标志着其業務模式逐漸走向成熟,具備了自我造血能力。

 

如今,禾賽科技不僅鞏固了在ADAS市場的地位,也在機器人(如無人配送車、物流機器人) 等新興領域積極布局。2025年9月,公司已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計劃實現“美股+港股”雙重主要上市,這将為其帶來更廣闊的融資平台和投資者基礎,支持其下一階段的研發投入和全球市場擴張。

 




關于我們 >
時間在變,空間随着時間也在變,不變的唯有真知灼見。

Copyright © 2025 zhenzhu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真灼财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