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納斯達克到港交所,中國自動駕駛頭部企業小馬智行(PONY.US)正通過雙重上市架構,為即将到來的規模化商業決戰儲備彈藥。
10月17日,港交所網站顯示,Pony AI Inc.(小馬智行)已正式通過港交所聆訊。繼2024年11月登陸納斯達克成為“全球Robotaxi第一股”後,小馬智行距離港股市場僅一步之遙。
根據備案通知書,小馬智行拟發行不超過1.02億股普通股,并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成功挂牌後,小馬智行将形成“美股+港股”雙重上市架構。
一年内兩地上市,構築雙重主要上市架構
2024年11月27日,小馬智行正式在納斯達克挂牌交易,代碼為“PONY”。其美股發行價為13美元,募集總額約4.52億美元。截至2025年10月16日,小馬智行美股收盤價報20.415美元,較發行價上漲超過57%。
從時間線看,小馬智行本次港股上市推進迅速。10月14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了小馬智行境外發行上市備案通知書。僅僅三天後,港交所便顯示其已通過聆訊。
營收高速增長,Robotaxi表現亮眼
小馬智行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公司,專注于自動駕駛出行服務、自動駕駛卡車服務和技術授權與應用業務。
據最新披露,小馬智行營收規模持續擴大,2025年上半年業績增速顯著提升。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543萬美元(約合人民币2.54億元),同比增長43.3%。其核心業務——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闆塊表現尤為亮眼。2025年上半年收入達325.6萬美元(約合人民币2319萬元),同比大幅增長178.8%。更值得關注的是,其Robotaxi乘客車費收入在2025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分别實現了約800%與超300%的同比飙升。
不過,高增長背後仍見虧損。财務數據顯示,小馬智行2025年上半年淨虧損同比擴大75.07%至9064萬美元。虧損擴大的幅度持續高于營收增速。
車隊規模加速擴張,瞄準千台目标
小馬智行正在加快推進L4級自動駕駛車輛的大規模商業化。2025年以來,公司在業務拓展上動作頻頻。2025年5月,小馬智行與Uber宣布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将自動駕駛出租車部署至Uber平台。2025年7月,小馬智行獲準在上海市浦東新區提供全無人駕駛的L4商業化自動駕駛出行服務。截至目前,小馬智行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開展全無人自動駕駛出租車收費運營服務,一線城市運營總面積超2000平方公裡。
車隊規模也在快速擴張。小馬智行Robotaxi車輛數已超680台,正向年底千台目标穩步推進。其單車運營效率也顯著提升,2025年年初至今Robotaxi單車單日平均收入較2024年全年平均水平實現翻倍。
小馬智行創始人、CEO彭軍公開表示,公司自今年6月起與北汽、廣汽合作啟動第七代自動駕駛出租車量産,已完成産能爬坡并進入穩态生産。
自動駕駛商用元年,資金渴求迫切
小馬智行沖刺港股之際,其競争對手文遠知行也于同日獲得證監會境外上市備案。兩家頭部企業雙雙選擇“美股+港股”雙重上市架構,凸顯了整個自動駕駛行業對資金的渴求。
自動駕駛,特别是L4級Robotaxi,曆來被視為資金與研發雙密集型領域。目前行業正處于從技術驗證邁向商業化運營的關鍵節點。據全球咨詢公司Frost & Sullivan預測,按GTV計算,全球Robotaxi服務市場規模在2025年将達到2.9億美元,到2030年将進一步達到666億美元。中國預計将成為最大的Robotaxi服務市場,預計2030年将達到390億美元,約占全球Robotaxi服務市場份額的一半以上。
政策環境也在持續優化。2025年,L3級車型生産準入全面放開,10萬元級智駕車型裝配量突破300萬輛,激光雷達價格降至200美元臨界點。西南證券更是直接将2025年定義為無人駕駛“商用元年”。
自動駕駛商用元年,資金渴求迫切
盡管前景可觀,但盈利難題仍是橫在企業面前的一道坎。
小馬智行CEO彭軍明确表示,預計Robotaxi規模達5萬輛時可實現盈利。但截至2025年二季度,其運營車輛僅突破500台,年底目标也僅為1000台,與盈利門檻相去甚遠。成本控制方面,小馬智行已取得一定進展。公司第七代自動駕駛出租車采用100%車規級零部件,自動駕駛套件成本較前代大幅下降70%,擁有10年/60萬公裡的設計壽命。這些重大突破是其今年加大一線城市自動駕駛出租車部署、提速商業化的基礎。
此外,小馬智行也在積極拓展海外市場。2025年以來,公司獲得盧森堡、新加坡、迪拜等地的自動駕駛測試或許可。并與Stellantis集團簽署諒解備忘錄,加速自動駕駛車輛解決方案在歐洲的開發和部署。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小馬智行現金等價物及長短理财投資達到53.56億元人民币(約合7.48億美元)。充足的現金儲備能否支撐其跨越“5萬輛”的盈利臨界點,将成為決定其在自動駕駛賽道上最終地位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