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财經
觀察
參考
ESG
公告
市場
研究
IPO
公司
周報
動态
推薦
緻同:近四成大型恒生綜合指數成份股仍未為26年新氣候規定強制披露做好準備

2025年10月23日,緻同會計師事務所發布第十四次《香港企業管治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大型上市公司在環境、社會和管治(ESG)報告披露水平方面有所提升,尤其是在氣候相關披露和綠色金融領域表現突出。然而自2026年1月1日起,大型股發行人必須按新氣候規定作強制披露,仍有相當數量的企業尚未做好準備。

 

為了更符合國際标準,香港交易所已更新其ESG披露守則,并強制要求企業全面披露其氣候相關的管治、策略、風險管理、及指标與目标。根據調查所訪的提前接納新規定試行期的情況,41%的大型恒生綜合指數成份股公司準備不足,情況令人關注。這些公司的披露内容規模且素質不足,尤其在風險管理與氣候目标方面,這将導緻企業面臨合規失效及聲譽損害的風險。

 

僅有10%的公司準備充分,能夠提供全面的披露、精準的量化數據,遵循獲認可的框架并采用第三方驗證。值得注意的是,地産及建築業(50%)以及公用事業(30%)在氣候披露準備方面表現領先,主要因其具備廣泛的重大影響。

 

2024年,95%的大型恒生綜合指數成份股公司披露了氣候相關風險,較2023年提升了6%。88%的公司的ESG報告取得獨立驗證,同比增長8%。然而,隻有11%的公司披露了氣候變化财務揭露的量化影響,僅4%的公司展示了詳細及全面的風險管理流程。

 

緻同(香港)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夏其才先生表示:「企業對氣候變化的财務影響仍未采取積極、适當或管理層自上而下的參與或投資者信任。随着越來越近的氣候披露強制期限,預期遲早需在審計師發現漏洞前進發。随着2026年起采取強制生效日期迫近,我們促請尚未充分準備的企業立即采取行動,提升氣候相關排放數據及對氣候變化方面的報告質量。除符合合規要求,主動采取氣候适應措施,更能增強企業的韌性及提升市場信心。盡管香港交易所已在披露标準方面有所進展,惟要有效推動企業超越表面披露,仍有賴更清晰的指引及完善的執行規則。」

 

緻同(香港)分析了105家大型恒生綜合指數成份股公司的2024年度報告及ESG報告,以評估恒生綜合指數成分股中的大型企業在氣候相關披露、驗證、綠色金融和科技創新等議題上的披露水平。

 

綠色金融發行量激增,10家公司各發行逾500億港元

 

緻同的調查報告指出,在2024年的ESG報告中,有10家大型恒生綜合指數成份股公司披露其綠色債券規模超過500億港元,較上年增長20%,凸顯出香港可持續金融領域的迅速成長。這趨勢經明确反映出在支持中性和日益嚴格的ESG披露要求的推動下,香港正逐步崛起為亞洲領先的綠色金融中心。

 

整體而言,37%的大型恒生綜合指數成份股公司在其ESG報告中提及綠色金融工具,按年增長3%。在提及綠色債券或ESG融資的41家公司中,有56億(88%)已顯示銀行參與程度,涉及半打有所提升,86%的發行人亦披露具綠色融資規模,顯示融資任務達成逐步理想。

 

在發債的主要行業:綜合企業(100%)、金融業(95%)和地産及建築業(69%)在綠色金融發展方面持續領先,能源與可持續能源與電訊(43%)在讨論綠色金融方面展現最強勁的增長,反映各行業對應對ESG風險的興趣正在提升。

 

金融業、材料業、地産及建築業、電訊與公用事業的所有公司均已發行綠色債券,相比2023年有顯著增長。這變化可能源于上述行業資本密集的特性,以及綠色項目所帶來的更多融資。相反之下,必需消費品、能源、醫療保健、工業及資訊科技等行業的企業則未有發行綠色債券,與去年情況一緻。

 

綠色金融的整體規模顯著擴大。2023年,超過半數的綠色金融發行額在100億港元或以下。而2024年,78%的發行額都超過100億港元,追蹤市場趨勢持續向上,亦反映在高風險排放、資本密集型行業中,可持續資本配置的戰略重要性正不斷提升。

 

緻同(香港)會計師事務所陳劍峰顧問合夥人女士表示:「在全球減碳壓力日益加劇的背景下,香港在綠色金融領域表現亮眼,然而,要維持領導地位,仍有前進的空間。建議在發行綠色債券時遵循國際标準以拓展海外投資者基礎,同時,增加出具擔保,購買碳儲或國際認證等主要由歐洲推動綠色金融發展的相關标準指引(2030年路徑加強版),歐盟通過《碳邊境關稅規程》,可見港政府和企業在進取上更保持一緻性,並展現其緻力于鞏固香港作為全球可持續金融樞紐的角色,以及連接亞洲與歐洲潛在的市場。」

 

2026年網絡安全法将至,人工智能(AI)治理仍顯不足

 

超過半數(56%)的大型恒生綜合指數成份股公司提到,已部署或計劃部署AI技術以提升ESG數據收集及報告的準确性。另有72%的企業在其ESG報告中強調網絡信息安全議題,較2023年顯著增長10%。香港《保護關鍵基礎設施(電腦系統)條例》将于2026年1月生效,能源、金融、醫療保健、通訊、交通等重要行業的運營機構正面臨更大的法律與運營壓力,亟需強化網絡安全韌性。

 

自動化的風險引發社會對數據隐私、渎職行為及合規問題的關注,值得行業監管框架仍有待完善。僅有69%的公司披露了AI相關策略或IT合規提升計劃。值得注意的是,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提及人工智能管理系統國際标準ISO 42001,這凸顯出企業在AI運用與監管與全球标準接軌方面存在重大缺口。

 

此外,調查報告發現,2024年有34%的大型恒生綜合指數成份股公司将新制政策與ESG關鍵績效指标(KPI)挂鈎,但僅有10%披露具體執行規則。

 

夏其才先生總結道:「網絡安全與AI治理已不再是可選項,而是維系持份者信任、應對日益嚴格監管要求的關鍵環節。随着新氣候規定強制披露即将實施,香港上市公司必須加快ESG方面的轉型進程。企業的重心應放在「數據」與「合規」上,包括投資建設穩健的數據系統、引入獨立驗證,并持續關注标準,這不僅是合規的需要,更是企業在日益重視可持續發展與數碼創新的經濟環境中,争取未來投資與提升競争力的關鍵所在。」


zt

緻同香港咨詢高級經理翁偉聰先生(左) 及 緻同香港咨詢合夥人夏其才先生(中) 及 緻同香港咨詢副總監嚴欣琪女士(右)





關于我們 >
時間在變,空間随着時間也在變,不變的唯有真知灼見。

Copyright © 2025 zhenzhu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真灼财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