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我國氫能産業迎來标志性節點——由内蒙古華電氫能科技有限公司申報、依托包頭市華電20萬千瓦風光制氫示範項目編制的《溫室氣體自願減排項目方法學 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征求意見稿)》,經生态環境部審核後正式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這不僅是中國氫能領域自願減排管理體系建設的重大進展,也為綠氫産業規範化、規模化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在這一具有全國示範意義的突破背後,包頭市以其前瞻布局與紮實産業基礎,再次站上能源轉型前沿。
精準謀劃搶抓先機 政策引領産業突圍
2025年3月,生态環境部啟動溫室氣體自願減排方法學征集工作後,包頭市生态環境局迅速響應,組建專項工作組,深入對接内蒙古華電氫能科技有限公司,系統梳理可再生能源制氫技術路徑與發展瓶頸,全程協助企業完成方法學建議的編制與提交。
憑借富集的風光資源、成熟的氫能産業鍊以及“風光氫儲”一體化布局的先發優勢,包頭為方法學的科學性與實操性提供了有力支撐。經過多輪嚴格評估,該方法學在項目額外性論證、基準線情景設定等關鍵環節展現出顯著創新性與适用性,最終從全國衆多申報方案中脫穎而出,成為氫能領域首個進入征求意見階段的方法學,為我國綠氫碳減排量化評估奠定了基礎。
方法學落地賦能 綠氫經濟性與減碳價值雙提升
該方法學的應用将系統性推動綠氫成本下降與市場競争力提升。當前,綠氫生産成本高是制約其大規模推廣的核心瓶頸。通過明确碳減排量核算标準,方法學将為綠氫項目參與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交易提供通道,直接拓寬企業收益來源。
據預測,到2026年底,包頭市綠氫年産能有望突破5萬噸,年均減排量約6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僅憑碳交易一項,即可為相關企業創造約4800萬元增量收益,顯著增強項目全生命周期經濟性。
此外,方法學還将引導社會資本加大對綠氫制、儲、輸、用全鍊條投入,加速綠氫在鋼鐵冶金、化工合成、交通燃料等領域的規模化替代,為包頭建設全國首座全場景綠氫自循環創新之城提供制度保障,也為實現“雙碳”目标提供助力。
夯實産業基礎 “包頭樣闆”勾勒氫能新圖景
據悉,目前,包頭已初步形成“制儲輸用”協同發展的氫能全産業鍊格局。華電氫能20萬千瓦新能源制氫示範工程作為自治區首個大規模綠電制氫項目,已率先建成投運;“白雲鄂博礦區—包頭市區氫氣長輸管道”獲環評批複,奠定氫能遠距離規模化輸送基礎。同時,中博綠能能源島、金鄂博氟化工摻氫應用、威豐新材料氫能冶金等示範項目正加速推進,推動綠氫在多工業場景中實現深度脫碳。
記者了解到,溫室氣體自願減排項目方法學是指導特定領域碳減排項目設計、監測與核算減排量的核心技術标準,被譽為減排項目的“操作手冊”。此次推出的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方法學,明确規範了以風電、光伏等綠色電力電解水制氫的碳減排量化方法,填補了國内該領域方法學空白,使綠氫的環境效益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為其融入全國碳市場構建關鍵橋梁。
依托方法學突破與産業實踐深度融合,包頭正以創新之姿、實幹之效,為全國氫能産業低碳轉型持續輸出“包頭方案”,書寫資源型城市綠色高質量發展新篇章。